lilypond 音高 [1]

音高(Pitch)


lilypond使用常用的c d e f g a b七个字母来表示音名(do re mi fa sol la si)。

为了确定音高在哪个八度上,lilypond有两种模式,一种是绝对音名方式,一种是相对音名方式。

绝对音名方式:

{
c c’ d’ e’ f’ g’ a’ b’ c” d” e” f” g” a” b” c”’
}

lilypond

可以看到,用“ ‘ ”(单引号)来代表音高到底在哪个八度上,如c’就是小字一组的c,c”就是小字二组的c,不加’的话就是小字组的c

那么如果要再低八度呢,加“ , ”(逗号)。如c,代表大字组的C,c,,代表大字一组的C……

相对音名方式:

相对音名需要用\relative命令来指定一个起始音高,然后后面的音都根据前一个音进行推算,具体的规则是:如果音名不加(’)和(,)的话,那么该音算作与前一个音相距四度之内(包括四度)的那个音。如果加(’)则算作将前一个音翻高八度以后相距四度以内(包括四度,下同)的那个音,同理加两个(’)则代表将前一个音翻高二个八度以后相距四度以内的那个音。同理,加(,)则是往下算,具体算法一样。

多说无益,越说越糊涂,举几个例子:

\relative c’ {
c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a b c
}

lilypond

第一句\relative c’指定了用小字一组的c当作起始基准音,那么我们旋律中的第一个音c就是相距这个基准音四度之内的那个c,那就当然还是小字一组的c了;然后旋律中第二个音c,就是相距第一个c四度之内的那个c,仍然是小字一组的c;第三个音d,就是相距第二个音c四度之内的那个d;第四个音e,就是相距第三个音d四度之内的那个e……以此类推。

再举几个例子:

\relative c’ {
c e g c,  d a’ b, c  f d g, g’ c g e c
}

lilypond

第四个音c在前一个音的下方五度,因此加(,),代表将g翻低八度以后相距四度以内的那个c;第六个音a在前一个音的上方五度,因此加(’)……

总的说来,记住一个简单的方法,那就是:

  • 后一个音距离前一个音的音程只要超过四度,就要加(’)或(,)了;
  • 如果后一个音距离前一个音的音程超过八度,那么把前一个音翻高或翻低八度以后,与后一个音比对,如果在四度之内则只加一个(’)或(,);如果在四度之外则再翻一个八度进行四度比对,直到相距在四度之内为止,每翻一个八度就加一个(’)或(,)。

例1:

\relative c’ {
c d’
}

例2:

\relative c’ {
c g”
}

例3:

\relative c”’ {
g a,,
}

 

在实际应用中,相对音名方式可以减少很多’和,的输入,使得代码看起来更整齐,更悦目,因此我们规定,一律使用相对音名方式进行乐谱输入。


如何输入带升降号的变化音级?请参见:调号和变音记号(Key Signature & Accidental)


以上文字转载自,搜狐博客,详细网址 http://lilypond.blog.sohu.com/entry/5407838/